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洛阳陌

李白 李白〔唐代〕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注释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
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
用潘岳典。《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梁简文帝《洛阳道》:“玉车争晓入,潘果溢高箱。”▲

简析

  《洛阳陌》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间接地写城东桃李花美,熙熙壤壤人来人往,观赏人数众多。虽然没有具体的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洛阳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亦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之感。

创作背景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猜您喜欢

暮冬夜坐寄岫禅者

释重顯释重顯 〔宋代〕

碧落无片云,虚庭积深雪。
负舂还有谁,彻曙对孤月。
岩松影拂翠不断,瀑水声来听忽绝。
岫禅岫禅知也如未知,八面清风远远待时说。

契重

张载张载 〔魏晋〕

契重金兰屈指谁,偶然倾盖接英辉。
疏慵唱和应嫌晚,久淡封题莫厌稀。
致主每思烹鼎说,剪戎何日檄书飞。
安仁久识儒家乐,老大情怀渐有依。

识时梅歌

谢琎谢琎 〔宋代〕

寇至人远避,寇退人复归。
归来寻旧址,草芜迷荒基。
哀哉住傍梅,清梦常相依。
可怜岁寒心,能识存亡机。
不欲染尘垢,先枯避时虞。
方今向太平,枯干生新枝。
主人修废坠,古梅仍春辉。
俗态分荣瘁,梅心无改移。
如我耐寒友,头白不相违。
梅花自奇绝,世事与古别。
花下独徘徊,似听梅花说。
不愿傍官驿,驿外尘飞多马迹。
几番驿使自南来,南枝折尽花狼藉。
不愿在深宫,蛾眉人去寿阳空。
缤纷檐下花飞片,不上宫妆入草丛。
不愿在西湖,旧时逋仙迹山芜。
可惜暗香疏影处,迩来都是给樵苏。
不愿近东阁,无人更管花开落。
黄昏风雨锁朱门,和羹人伴归沙漠。
但愿开向千岩窟,饕虐冯陵任风雪。
花香只绕处士庐,花飞不点征人骨。
吟翁索笑痴更痴,谁似梅花能识时。
始终不渝含酸味,去就长存调鼎资。
广平铁石笔何在,生死与我深相知。

送宗上人游方

释慧空释慧空 〔宋代〕

华峰壁立为初友,雁宕深奇为指南。
临济儿孙上封老,见今说法在灵岩。

阅战国策有感而言十首 其一 荆轲入秦

郭之奇郭之奇 〔明代〕

荆卿辞易水,徐匕入西秦。误作登坛侣,惭他皮面人。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三九

释正觉释正觉 〔宋代〕

兀坐涧阴,潭空月沉。三乘乘外,一印印心。师子循行师子吼,旃檀围绕旃檀林。

诸尘说法诸尘听,莫道无人为赏音。

玛瑙杯歌

钱起钱起 〔唐代〕

瑶溪碧岸生奇宝,剖质披心出文藻。
良工雕饰明且鲜,得成珍器入芳筵。
含华炳丽金尊侧,翠斝琼觞忽无色。
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
湛湛兰英照豹斑,满堂词客尽朱颜。
花光来去传香袖,霞影高低傍玉山。
王孙彩笔题新咏,碎锦连珠复辉映。
世情贵耳不贵奇,谩说海底珊瑚枝。
宁及琢磨当妙用,燕歌楚舞长相随。

刘望之刘望之 〔宋代〕

闻说南州异,寒来正月并。

送周明叔人陈运使东归得字

项安世项安世 〔宋代〕

无分向师父,有谁知我能。
只看他日说,谩道此时曾。
酒莫从人强,身须更上层。
明朝双鬓发,那更绿鬅鬙。

夏日北榭赋诗弈棋欣然有作

陆游陆游 〔宋代〕

异事严州省见稀,幅巾阑角立多时。
青林白鸟自成画,急雨好风当有诗。
酷信医方逢酒怯,强驱吏牍坐衙迟。
悠然笑向山僧说,又得浮生一局棋。
© 2023 爸妈孩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