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四言诗·祭母文

毛泽东 毛泽东〔近现代〕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深切哀悼我的母亲,她突然之间就过世了。
她享年五十三岁,曾生下过七个子女。
七子中只剩下三个,也就是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
其余的未能养育成活,他们是两个女儿两个男儿。
养育我们三个兄弟,母亲真是历经艰辛。
身体受到损害与磨难,并因此染上疾病。
母亲此生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全部是一部伤心史。
我也不忍全都写出来,只待我慢慢和缓地吐露。
今天我要说的,只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她盛大的德性,一个是她的隐痛或抱恨。
我母亲的高尚风格,首先予以推举的是博爱。
无论远近亲疏之人,她全都庇养照料。
她慈祥而富于同情心,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她的关爱所到之处,其本质就是真诚。
她从不说谎话,也不存有半点欺人之心。
她天性严洁端正,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她生前亲手操办的事情,全部有条有理。
她头脑精确缜密,能够分清感情和理智,不以感情用事。
做事也没有什么失算了的,任何事她都能明察秋毫。
她清洁干净的风尚,传遍了亲戚邻里。
她一尘不染,外表与内心始终如一。
她仁义礼智信五德鲜明,这是做人的大节。
整个看她的人格,好似天上的神明一样。
她隐痛抱恨的地方,就是处于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纲的最后。
有志向未能舒展,有希求未能获得。
母亲精神上的痛苦,以这点最为突出。
这究竟怪天呢还是怪人?悲痛得连大地也塌陷了一角。
其次她抱憾的是儿女们,要把他们养育成人。
兄弟三人就像还未成熟的果实,正处于青黄不接之间。
她在病中拉着亲人的手,内心酸楚愁肠百结。
她呼唤着儿子们,希望个个成为有用之人才。
然后母亲所关怀的,就是至爱亲朋们。
有的是平时给您恩惠的,有的是多为您劳苦的。
无论大小亲朋远友,都等待送物报答。
总结这一切叙述,都是大德所放出的光辉。
我会禀受母亲的诚恳热情,效法她而不违背她。
至于母亲的遗憾,必补上遗憾之处。
想到您在这里,您就在这里,我们的心离不开您。
母亲的养育之恩,如同春日的朝晖与云霞。
何时才能回报母亲呢?要像精卫鸟衔着石子想填平大海一样,矢志不移。
悲哉我的母亲,母亲终究不会死的。
躯体虽然毁灭,灵魂却万古常青。
只要我活着一天,那么每一天都会报母亲之恩。
只要我活着一天,都将陪伴在母亲身旁。
今日说得太长了,其实时间却很短暂。
因此这篇祭文只能提纲挈领,就主要方面简单陈述母亲的事迹。
此时在家中祭奠,就聊敬你一杯酒吧。
以后对母亲的陈述,将随着日月增长而增长。
请您享用酒食。

注释
呜呼:叹词,表悲痛。
遽然:急速匆忙。
温吐:回想倾吐。
恨偏:愤恨不平。
覆载:天覆地载,言其多之意。
恺恻:平易诚恳。
庶汇:众人汇集。
手泽:手勤润泽,亲手操持。
劈理分情:分清感情和理智,不以感情用事。
物无遁形:凡物皆能见,是说看问题全面。
戚里:亲戚邻里。
五德:儒家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为人的五种品德。
荦荦:明显。
乃其大端:就其大的方面来看。
如在上焉:好似天上的神明一样。
三纲之末: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之末指封建礼教的末期。
各务为良:希望个个成为有用之人才。
又次所怀:还有所挂念的。
或属素恩:有的是平时给您恩惠的。
或多劳瘁:有的是多为您劳苦的。
均待报赍:都等待送物报答。赍:给物给人。
总兹:总起这些。
盛德所辉:大德所放出的光辉。
悃忱:诚恳热情。
则效不违:仿效不违背。
必补遗缺:必补上遗憾之处。
念兹在兹:想到您在这里,您就在这里。
此心不越:我们的心离不开您。
春晖朝霭:春阳晨雾。
精禽大海:像精卫鸟衔着石子想填平大海一样,矢志不移。指母亲的恩情永远也报答不完。
隳:毁坏。
惟挈:只提着。
置其粗浅:把大小事情都放在我们心中。
家奠:家中用酒食祭祀死者。
觞:古代喝酒的酒具。
尚飨:请您享用酒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哀悼毛泽东的母亲的。毛泽东的母亲在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 ,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

赏析

  “祭文”就是祭奠亲人和好友而写的押韵的文辞。明代徐师曾在《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中说:“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而韵语之中,又有散文、四言、六言、杂言、骚体、俪体之不同。”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采用四言韵语,可说是一首四言诗。它重在叙事和抒情,歌颂了母亲的盛德和养育之恩,表达了自己对母亲逝世的无限悲痛之情。

  全文分五层来表述:

  第一层“呜呼吾母”至“待徐温吐”写母亲的早逝和辛劳养育子女,以致积劳遭疾。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先说母亲生有七子,仅存活三人,辛劳一生,如今匆匆而逝,仅享年五十三岁。1919年10月5日,毛泽东的母亲因患淋巴腺炎去世。此前两月,毛泽东还领母亲在长沙医院治疗,并扶母亲去照相馆同他们兄弟三人一起合影留念。不料母亲到家不久便去世,这怎不引起他的无限悲痛呢?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次写母亲的养育之恩。为了养育我们兄弟三人,备尝辛苦。摧磨劳累,以致得病。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再写对母亲的思念。母亲一生中历事千万,全是伤心之事。现在,我再也写不下去了,只有等待以后慢慢回忆倾吐。

  第二层“今则欲言”至“倾地一角”,追述母亲的“盛德”和“恨偏”。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提出追述之纲:现在要说的只就两点,一是母亲高尚的品德,一是她怨恨不平之事。接着,从“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到“合其人格,如在上焉”。集中再现母亲的“盛德”。表现在:她有博爱的胸怀,远近亲疏,一视同仁。她平易慈祥,感动了众人。她普施爱心,完全是出于真诚。她不说假话,更不存欺人之心。她正直谨慎,一点也不作假。她细心,经她手做之事,皆有条理。她头脑精密,“理”(智)“情”(感)分得很清。她计划周密,事无遗漏,观察事物也绝无不见之处。她爱洁净的习惯,传遍了亲戚乡里。她一尘不染,身心表里如一。仁、义、礼、智、信的“五德”规范,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这些美德完全合乎母亲的人格,好像是上天赋予她的一样。毛泽东从博爱、真诚、整饬、洁净、“五德”等方面写出了母亲的高尚与伟大。再写母亲的“恨偏”。“恨偏”者,遗憾之事也。母亲之遗憾是什么呢?

  诗人写道:“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这就是说,母亲怨恨不平之事是封建礼教末期,妇女仍受多重压迫,有志不能施展,有追求不能实现。这就是母亲最大的精神痛苦。这是天意吗?人愿吗?好像“倾地一角”,无法填平!这里,诗人从母亲的角度对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第三层“次则儿辈”至“均待报赍”,写母亲对儿辈的关心及临终时的遗嘱。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是说我们弟兄三人虽已活命下来,但像没有成熟的果子,处在青黄之间。因此,母亲病时放心不下,总是“揽手”,拉着我们的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赍。”这是临终的遗嘱,一是希望儿辈“各自为良”,成为有用之才。二是对平素有恩于我们的或为我们帮过忙出过力的亲戚朋友,无论大小远近亲疏,都希望儿子为母报答他们。再次实现母亲的贤良美德。

  第四层“总兹所述”至“精禽大海”,写儿辈一定学习母亲的“盛德”,牢记母亲的“遗恨”,报答那些恩人。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心秉悃忱,则”效不违。至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总之,上述这些都是母亲美德放出的光辉。我们一定秉承母亲的诚恳热情,学习母亲的美德,决不违背。至于母亲的遗恨,我们一定为您弥补上。母亲,我们一想到您,您就仿佛出现在眼前。这种思念之心将永远不灭。您养育我们的大恩,如同春阳和晨雾,我们何时才能报答完呢?我们一定像精卫鸟衔石填海一样,矢志不移,坚持不懈。念母报母之情,溢于言表。

  第五层写母亲虽死犹生以及对母亲的悼念。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月俱长。尚飨!”唉,母亲的身躯虽然毁坏了,但她的美德却传万古,虽死犹生。我们有生之日,都是报答和陪伴母亲之时。现在话说长了,而时间又显得过于短暂。我只有把母亲的主要事迹写出,其余事迹只好留存在我们心里。此刻正进行家奠,请母亲喝下这杯酒。我们以后还会像太阳那样长久地有许多话向您陈说,表达对母亲的永远思念。母亲,享用酒食吧!悼亡深情,感人肺腑。

  这篇《祭母文》以恳挚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追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和美德,表达了一个儿子爱母、念母、思母、报母的一腔挚情,具有撼人心魄之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呈朱晦翁

余大雅余大雅 〔宋代〕

三见先生道愈尊,言提切切始能安。
如今抉破本根说,不作从前料想看。
有物有常须自尽,中伦中虑觉犹难。
愿言克已功夫熟,便得周旋事仰鑽。

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 其二

乌斯道乌斯道 〔明代〕

人生恶好胜,水斗良足嗤。有口贵守默,石言岂其宜。

桑田可衣食,忍使鱼龙归。青山可结搆,乃向空中飞。

地道本宁静,咄咄何如兹。

放歌行

陈师道陈师道 〔宋代〕

当年不嫁惜娉婷,拔白施朱作後生。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逍遥咏

宋太宗宋太宗 〔宋代〕

逍遥知语默,境外见真空。
有位皆玄感,无缘不用功。
义说三才理,幽深万事通。
因依堪法则,答谢向旻穹。

答世叔通侯见讯并怀说仲词盟

胡应麟胡应麟 〔明代〕

尺素双传瀫水鳞,江天翘首一伤神。绯袍紫绶云霄客,羽扇纶巾社稷臣。

藻翰千秋鸣鸑鷟,勋庸三世勒麒麟。相思幕下偏惆怅,不见黄生又几旬。

送人从辟

李复李复 〔宋代〕

秋风萧索塞云黄,白发青衫应辟章。
曾说穰侯常畏客,今观毛遂欲投囊。
雁门旧障云松尽,离石新城垅谷荒。
想有高谈开玉帐,尊前妍论洒珠光。

二十七日复雪用东坡聚星堂雪韵禁物体作诗约

赵蕃赵蕃 〔宋代〕

温风忽来振柯叶,翻覆手间重变雪。
天公作事岂容料,坐使南人惊旷绝。
朝来送客到江浒,冻骨凛凛吹欲折。
归来席户已迷漫,芋火拨残灰没灭。
眼中所历要摹写,拙笔难书非被掣。
叩门好事忽有饷,一盏径能生脸缬。
昌黎咏雪故雄健,取喻未免收琐屑。
争如欧苏两仙伯,一白邂遮群愧瞥。
我今困客乃自困,韩非说难竟死说。
戏诗还与作官同,大错知合几州铁。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寄精严谷堂老宿二十年欲访谷堂观笔法因循去

林亦之林亦之 〔宋代〕

隔浦娟娟古佛庐,几回欲去更踟躇。
欲夸柳氏元和脚,要问隋僧智果书。
见说交情多隽达,每惭识面尚生疎。
山头红叶知无限,可许閒人暂寓居。
注释

送姬仲实隐士北还

王恽王恽 〔元代〕

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
贾传自怜多感慨,东门何意泥孤虚。
雨连宾馆留三宿,天遣幽怀为一抒。
觉我胸中闻未有,九峰新说历家书。
© 2023 爸妈孩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