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宿孟津官舍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一夜春寒满下厅。独眠人起候明星。娟娟山月入疏棂。
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浩歌聊且慰飘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夜的馆舍里寒意袭人,我孤枕难眠,转而起身等候启明星出现。一轮清秀明媚的山月映入稀疏的窗棂。
仕途波折,令我穷愁潦倒,被俗世的风风雨雨折磨得双鬓之发已稀少。人生不过百年,漂泊路长,何处才是终点?唯有高歌一曲,方可暂时平息翻腾的心潮。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孟津: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南。
官舍:犹馆舍,官吏住宅。
“一夜”句:唐柳宗元《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明星:金星,也叫启明星、太白星。《韩诗外传》:“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棂:窗上的格子。
风云:喻人的际遇。《后汉书·耿傅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
双短鬓:谓因仕途坎坷而穷困潦倒,被俗世的风风雨雨折磨得双鬓之发已稀少。
长亭:秦汉时十里置亭,谓之长亭,为行人休憩及饯别之处。
浩歌:放声高歌。
聊且:姑且。
飘零:飘泊流落。▲

创作背景

  这首词应当作于金宣宗元光元年壬午(1222)春,当时元好问与辛愿、李钦叔等在孟津。金朝于贞祐二年(1214)渡河迁都后,已是江河日下,国势衰颓。元好问空有满腔报国之情,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因此他在春寒料峭之夜独宿孟津驿馆,辗转难眠,写下了这首词抒发感慨。

赏析

  这首词作于途次,抒写平生飘零之慨,颇见作者潇洒的性情。

  “一夜春寒满下厅”,起句写官舍的环境气氛。古代诗词讲究“炼字”,而写景之笔无不着作者之情感,炼字不仅欲其体物妥帖切当,更欲准确传达出作者的主观感受。所以句中“春寒”二字,不单得到春之节令与寒之料峭的印象,亦当体味作者身处其中的心绪感触。“一夜”与“满”,可见这春寒其来之久,覆盖之广。寒气无处不在,浸入骨髓,透彻心底,对这颠沛羁旅的过客似乎更加肆虐。这句点出作者此刻的基本情绪,亦即全篇的基调,引出下文。“独眠人起候明星”,孤旅独眠,本已冷落不堪,而侵透衾被的春寒更令人难忍难挨。作者于是起身,披衣拥被,坐待启明星升起。作者的自我形象出现了,其特质是孤独、落拓而又尚未完全消沉。“起候明星”,是有所期待。至第三句“娟娟山月入疏棂”,简直是悠然赏之了。山月如此娟秀可爱,透过疏落的窗格子,将那如霜似雪的光芒洒在床前,洒在不眠人的衣襟上,惹人遐想。“入”字与宋人毛滂“窗破月寻人”(《临江仙·都城元夕》)的“寻”字有同工之妙,运用拟人法,使人与月、月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感应凸现在读者面前。抒情主人公与山月的相亲相赏,也见出其人的孤单:偌大世界,却没有谁可与言怀,唯有这月儿似若有意来慰藉自己、倾听诉说。言辞平和,心里却不免有些苦涩,上片皆是如此。

  “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整齐的对句,凝结了平生的艰难苦恨:怀才不遇的苦闷,战乱的纷扰,流离的忧患和苦辛等。其中,“双鬓”与“短”的语序调整,是为了与下句的“几长亭”形成对仗。在古代,道路两旁设有亭舍,供行人休息,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正如李白在《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中所写:“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元好问也借用了这一意象。结句昂扬潇洒:“浩歌聊且慰飘零。”叙写平生飘零,却不消沉,不颓丧,且以浩然长歌自遣。情怀何其壮阔,不逊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之概,“万古”“百年”可见作者阔大的眼量。

  此词以轻重相参而臻停匀之境,双结一隽妙,一洒脱,收束上文,又存余韵,颇耐人吟味。全篇潇洒与灵秀兼而有之,潇洒而不叫嚣,灵秀而不纤弱,高处不让两宋词手。▲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您喜欢

六月请俸张簿摄邑止支其半因却还之

虞俦虞俦 〔宋代〕

閒居须薄俸,未足保妻孥。州县真徒尔,儿曹敢料吾。

挥金怜橐在,储粟笑瓶无。敝褐犹堪典,新凉要一壶。

昭君怨 昭君塞外命重制琵琶,曰浑不似

董元恺董元恺 〔清代〕

莫谓汉宫人巧。便有琵琶难肖。毳帐草萧萧。梦魂遥。

薄命玉容如此。值得一声情死。边月下祈连。影堪怜。

贺吴樵登第

黄诰黄诰 〔宋代〕

连云山下凤凰儿,何幸今朝见白眉。
父子传经无异说,弟兄题塔又同时。
北堂偕老椿千岁,南国联荣桂两枝。
青史他年书茂实,一门忠孝是鎡基。

和答林郡博缉熙将至严州见寄二首 其二

陈献章陈献章 〔明代〕

四方冠盖客京畿,多少年光入鬓丝。笑语山僧还揭谛,可胜斯道落吾伊。

缉熙许我过无定,万丈飞云一武夷。千里相思频作梦,严州谁问到官迟。

云游歌

白玉蟾白玉蟾 〔宋代〕

尝记得洞庭一夜雨,无蓑无笠处。
偎傍茅檐待天明,村翁不许檐头住。
又记得武林七日雪,衣衫破又裂。
不是白玉蟾,教他冻得皮迸血,
只是寒彻骨。又记得江东夏热时,
路上石头如火热,教我何处歇。
无扇可摇风,赤脚走不辍。
又记得青城秋月夜,独目松阴下,
步虚一阕罢,口与心说话。
寒烟漠漠万籁静,彼时到山方撮乍。
又记得潇湘些小风,吹转华胥梦,
衔山日正红。一声老鸦鸣,
鸦鸣过耳寻无踪。这些子欢喜,
消息与谁通。又记得淮西兵马起,
枯骨排数里。欲餐又无粮,
欲渴又无水。又记得一年到村落,
瘟黄正作恶。人来请符水,
无处堪摸索。神将也显灵,
乱把鬼神捉。又记得北邙山下行,
古墓秋草生,纸钱雨未干。
白杨风潇潇,荒台月盈盈。
一夜鬼神哭不止,赖得度人一卷经。
又记得通衢展手处,千家说惭愧,
万家说调数。倚门眼看鼻,
频频道且过。满面着尽笑,
喝骂叫吾去又记得入堂求挂搭,嫌我太蓝缕。
直堂与单位,知堂言不合。
未得两日间,街头行得匝。
复入悲田院,乞儿相混杂。
又记得几年霜天卧荒草,几夜月自绝倒。
几日淋漓雨,古庙之中独自坐。
受尽寒,忍尽饥,
未见些子禅,未见些子道。
贤哉翠虚翁,一见便怜我。
说一句痛处针便住,教我行持片饷间骨毛寒。
心花结成一粒红,渠言只此是金丹。
万卷经,总是闲。
道人千万个,岂识真常道。
这些无跷蹊,不用暗旗号。
也是难,八十老翁咬铁盘,
也是易,一下新竹刀又利。
说与君云游今几春,蓬头赤毵瑉,
那肯教人识。

次前韵二首似前育王寺主僧如日

陈著陈著 〔宋代〕

见说东岩弄一斑,万人表立许谁攀。
笑相逢处行云住,谁主谁实相对閒。

题大龙寺

王之道王之道 〔宋代〕

万松邀我上崔嵬,入寺山屏次第开。
无说欲知真说法,松声还送出山来。

一斛珠

冯时行冯时行 〔宋代〕

点酥点蜡。凭君尽做风流骨。汉家旧样宫妆额。流落人间,真个没人识。
佳人误拨龙香觅。一枝初向烟林得。被花惹起愁难说。恰恨西窗,酒醒乌啼月。

南岸十馀里眺马当山,赋马当歌

洪繻洪繻 〔清代〕

水莫如吕梁,山莫若太行。兼二妙之山水,吾今果见诸马当。

马当峰拂高隼天,马当江蓄神龙渊。龙腾水怒火轮𥳽,峰峰壁立云涛连。

亘古屹立大江边,长江锁钥生寒烟。一矶、一矶拥水圆,一落千寻地轴穿。

汹漭江流供插脚,轮菌庐阜疑并肩。江水西来九派大,山翠东流万派外。

颇怪郦生「水经」疏,叙山不与马当会。我闻马当山,风送王子安。

我来愿将一帆借,愧无雄词滕王高阁攀!顺风直向鄱湖口,湖水入江山为走。

澎泽县西山色分,望见小孤犹回首。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_春风桃李繁

庾吉甫庾吉甫 〔元代〕

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秋霜黄菊残,冬雪白梅绽。四季手轻翻,百岁指空弹。谩说周秦汉,徒夸孔孟颜。人间,几度黄粱饭;狼山,金杯休放闲。名缰厮缠挽,利锁相牵绊。孤舟乱石湍,羸马连云栈。宰相五更寒,将军夜渡关。创业非容易,升平守分难。长安,那个是周公旦;狼山,风流访谢安。韩侯一将坛,诸葛三分汉。功名纸半张,富贵十年限。行路古来难,古道近长安。紧把心猿系,牢将意马拴。尘寰,倒大无忧患;狼山,白云相伴闲。荒荒时务艰,急急光阴换。一局棋未终,腰斧柯先烂。百岁霎光间,莫惜此时闲。三两知心友,鲸杯且吸干。休弹,玉人齐声叹;狼山,兴亡一笑间。从他绿鬓斑,欹枕白石烂。回头红日晚,满目青山矸。翠立数峰寒,碧锁暮云间。媚景春前赏,晴岚雨后看。开颜,玉盏金波满;狼山,人生相会难。

© 2023 爸妈孩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